07 OCT 2025

藏巧於拙,韜光養晦|《那些無法測量的事物》

把一通原本響鈴的電話,在接通前,默默按下取消鍵了。心中所想的事,即將說出口的話,彷彿都在思考了三秒之後,決定讓一切歸零,而那三秒卻是比想像中漫長許多的。

「藏巧於拙,韜光養晦」。靜心、沉澱、思考,所謂靜沉思,是從作家三毛書中讀見的,心中所想的八個字,如浮水印般,隱約在心中慢慢顯化。所以,這也是其中一件「那些無法測量的事物吧?」


之前在攝影書店moom bookshop、朋丁、甚至誠品,都有在場翻閱由日本作者工藤步,譯者姚愛寗的插畫圖文書《那些無法測量的事物》,很是心儀,甚至有點眷戀,巧遇幾次之後終於把它帶回了家裡收藏。問了AI,「什麼是測量的定義」,它是這麼回覆的:「『測量』這個詞的意思是,用一定的方法或工具,去量出某種事物的大小、長度、重量、時間、溫度、速度、容量等數值,以便我們能更清楚、精確地了解它的狀態或性質。簡單來說,就是『用數字來表示事物的特性』。」


記得許多年前,從東京來到台灣展出的「單位展」剛好呼應了《那些無法測量的事物》。「單位展」那年夏季熱門非常,展覽內容相當有趣且令人稱奇,訝於日常生活中可以被換算與衡量的單位有多精密細緻,也敬畏起了這大千世界,而不再輕忽慣以為常的小生活了。

如今記憶深刻的還是那份,原來「日常生活甚至到人生脈絡,可以被測量得出數據的一種叫作『安全感』」。


《那些無法測量的事物》書中舉手提出許多問句,關於這一道問題的測量法,以及最後書頁調皮地寫著「嚮往和和現實間的落差無法測量」,它是幽默的,卻也是殘酷的。總是可以在每一面的一道文句搭配一幅插圖下凝視許久,有時思緒過度用力地運轉著,腦袋變得像過熱的主機面板,剎那間突然運轉不過來了,只能強制關機吧。


「測量需要讓過去的事情流走需要多少水量」、「測量能夠看透真實的視力」、「測量焦慮時長出的針有多密」、「測量願望的清單有多長」、「測量心中吹散烏雲的風速」前頭的測量動詞配上後頭的名詞數據,是一道可解的數學題目,但一旦夾著中間的狀態情境,或許多數人會在考卷下寫上「無解」。


我看不到藏巧於拙與韜光養晦被測量下的大小、長度、重量、時間、溫度、速度、容量等數值。所以我想著,既然是無法被測量的,或許有時候比起能被測量出的結果與數值,它們更使人著迷。

Copyright © 2016 Scarlett C.
All rights reserved.
Using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