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Nov, 2018

旅行空間的內在形狀

小時候就特別愛搭火車,喜歡靠窗的位子,有時候連窗簾都捨不得拉上,就這樣給豔陽曬呀曬著。火車上特別容易想事情,發牢騷地想、多愁善感地想、為賦新詞強說愁都在火車的移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加上我在旅行的車程上幾乎是不太睡覺的人。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在『無聊的魅力』一書裡把旅行的行動空間寫得相當生動,「世界上沒有多少地方會比移動中的飛機、船隻或是火車上更能促使人與自己進行內在的對話。」他認為「宏大的思緒偶爾需要壯觀的景象,新的地方催生出新的想法,內省冥思易於陷入停滯,所以可由不斷流動的景色獲得幫助。」

例如在幽暗的機艙內,時空彷彿被凝結了,這時候旅行空間是鍵盤上的空白格,如此奢侈的時間彷彿可以抽一節白白送人;錯置的時差與遙遠的里程給自己內心最大適度的調整。火車大概是大家覺得最富於想像的一種,無論是在電影裡頭或是小說情節裡,窗外的遠景即便一成不變,也還是悄悄以火車的時速規律的行進著,配合著我們的眼、耳、心,是那麼的恰到好處的頻率。

然而即便是群體性的旅行,雖然自我內在對話的空間縮小了,放大了大我縮小了自我,但感官上我們所接觸的乃是群體活動中他人為我們投放出的關於自己的映像,好讓我們透過團體的互動去返照出自己旅行時的樣態、情緒跟對外在環境的反應。如果是與戀愛中的伴侶一起旅行呢?我深刻猶記旅館內的擺設、床鋪的位子、窗簾的花色還有一切細微關於共同旅行的刺點,例如對方點了杯熱巧克力而我是冰拿鐵、陌生的市井巷弄間一段消遣的對話、乘車途中倚靠在對方肩頭睡去及對方傳遞的體溫與嗅到覺得安心的衣物的味道,這些枝微末節的回憶都足以取代或去撼動那些旅行書上五顆星推薦的觀光客必去景點。成雙的旅行是雙向且對流的情感溝通,卻又具有即時性,對方的一喜一怒都會牽動著當下自己的心緒成為往後的旅行記憶。

獨自旅行則摒除了關於旅伴的干擾,但會選擇獨自一個人旅行的人其實有一個更親密的旅伴其實就是自己;除了外在有種解放自己的快感之外,伴隨之而來的是獨旅者的寂寞與孤獨,如何學習分辨孤獨與寂寞一直是獨自旅行時內省中情緒裡的一個極大難題,享受孤獨,同時又與寂寞共處。而有時旅行的心不在焉是另一種旅行的反思,有時候我無心在旅遊的他方上,不是因為曾是我拜訪過的舊地或是全然嶄新的國度,而是駁雜的內心與外務剪不斷理還亂的擾亂這趟設想好的完美旅行。

想像中的旅行往往更接近完美,而實際的旅行經驗往往更加趨近於現實,透過自己的雙眼看見另一個陌生的外在世界所迎面而來的新奇景象,再透過自己的心去過濾、思考甚至有所記憶,旅行空間的內在形狀因此而產生了。

我自己是在旅行的途中彷佛心臟的內在形狀不斷地形變,吸收太多東西時反而想讓它回到原來的樣子。想家了吧,就回家吧,旅行不就是為了讓回家的選項多開一條嶄新的道路嗎?


Copyright © 2016 Scarlett C.
All rights reserved.
Using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