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時常翹掉補習班的課,到對面的星巴克固定的座位上耗一下午,對著窗景外發楞、寫寫片片段段的文字、買的新書也總是在那裡開始看,店內音樂反覆播放著草根藍調、經典爵士、鄉村民謠,大概是那時候喜歡上爵士樂的。

青少年的記憶經過歲月的洗滌褪去了鮮豔的彩度,但今日的星巴克還是重複播放著相同的音樂,我也一樣聽著爵士樂,沒有稍減的喜惡,也沒有多餘的專研,只是這樣一日一日的聽著,變成生活的其中一個細節而已。

無論哪一種情境場合,爵士樂的節奏與氛圍都是時宜的配樂,充滿包容力般的,或是能伴著心裡的情緒,歡喜的時候它讓喜樂看起來不張狂,憂傷發愁的時候它像一劑緩和的情緒穩定劑,痛苦的時候它又像遠方一處看不清楚的燈塔,用一束長光投向遠方的那個我。

某一次去看了關於John Coltrane的紀錄片《尋找約翰柯川》,在影廳內默默的哭泣起來,John Coltrane的作品有人形容像一種秘教的召喚,除了聆聽者感受樂伏流於感性中的理性,他本身也是一個不斷追求心靈與精神昇華的一位傑出樂手。影片中演奏著《My one and only love》,獨奏的薩克斯風孤獨且悠長,即便曲子是呢喃愛人的低語,卻又像是不斷回放情愛於曠室之中那單純的回音而已。高中流行過的MP3播放器,《My one and only love》在網路上以「不知名曲目」被自己下載。某次獨自北上,聽著曲目與伴隨著朦朧環境音的噠噠區間車,昇華出的是一種被淨化的寂寞感,是很乾淨的、沒有雜念的、如此透明而又純粹的,而十七歲頂著的煩惱與寂寞,是自己當時不識得還是怕招認?John Coltrane的音樂記住了十幾年前自己的心境,不管是《My favorite things》還是《Blue train》、《My one and only love》,都於青少年時的腦海裡拓印上了旋律,數年後被自己認識,再次被記憶,直到成為真正的陪伴。

知道一個二十四小時播放著爵士樂的電台網站《Jazz 24》,彷彿如獲至寶,每每許多個熬夜趕製作品的夜晚,一首首扎進靈魂深處的抒情爵士樂流連在黑夜與房中的那一盞桌燈之間,表演者遙遠悠長的靈魂透過歌聲與樂曲,進入我隻身一人異鄉求學的恆常裡。

爵士樂是喜怒哀樂都襯得出彩的音樂類型,如果說它能讓心緒平靜,是夾在快樂與悲傷之間最適當的那個點,如果流淚的時候,心在疼痛,總不忘還有幾首鍾愛的爵士歌曲,將悲傷的尖刺從肉臟裡拔出的治癒力量,稍稍撫慰需要休息的精神。

Photography / Scarlett Choo

Copyright © 2016 Scarlett C.
All rights reserved.
Using Format